大家应该都熟悉,antd的组件都是基于rc-*组件开发的,table对应的是rc-table,在antd引入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 基本用法
通过props传递过来的columns和dataSource分别渲染头部thead下的th和内容tbody下的td, 其中dataSource是antd内部有封装方法getCurrentPageData进行分页处理的
主要渲染方式是rc-table文件的table下的getChildContext,返回的是table,在BaseTable下有this.context.table,同时BaseTable获取到了this.context.table信息,在render里通过createElement将元素渲染出来,因为是通过createElement渲染的,所以tableHeader可以是组件ReactElement形式
- 选择操作
通过查看源码发现,选择操作是antd去封装的,不是rc-table
antd下的table文件下有renderRowSelection,通过rowSelection是否为true来判断,会便利列表哪些选中哪些没选中,然后将其unshift到columns上
自定义选项是header有个筛选,rowSelection有selections会渲染,作为selectionColumn的title
- 筛选和排序
这个功能也是antd的,不是rc-table的,具体排序的方法就不详细介绍,主要是toggleSortOrder所示
- 紧凑型+带边框
在antd下添加class,通过css实现,但是title和footer是在rc-table里实现的 - 可展开(嵌套子表格可以理解它的一个特例)
实现主要是在rc-table里实现的,基础icon组件是ExpandIcon,里面包括了基本的render和事件等,在ExpandRow里拼接了class,最后是在baseTable里添加到row里,实现渲染等功能
- 表头分组,table单元格的行/列合并的问题
这个是我自己接触colSpan/rowSpan属性比较少,所以一直以为是通过css样式计算合并的,但一直找不到怎么计算的,后来发现colSpan/rowSpan是td的属性,只要你设置了会自动合并。
好了,了解了colSpan/rowSpan就知道它是怎么实现的,譬如如果有5列,需要合并前3列,则只需要将第一个的colSpan设置成3,第二个第三个的设置为0(相当于第一个占有1、2、3的位置),合并功能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简单(注意,如果你的2、3的colSpan不设置成0的话,它会有7列,并且会被挤出去)
- 树形结构(有点没弄明白)
最里层是用到了TableCell组件,TableRow是引入了TableCell,通过查找属性indentSize,发现是props 传递过来的,发现BaseTable和ExpandableTable均有引入,但通过查看传递的属性,其实是ExpandableTable引入的。
- columns中的width 和table中的scroll
9.可编辑,主要是rc-table中,tableRow里接收table传过来components.body.cell,并渲染,渲染的内容是在columns下的onCell中,通过react.createContext交互传递的(需要继续学习react.createContext)
- 可拖拽排序
主要用到React-dnd,然后每行的元素通过components+columns组合,其中下图的BodyCell主要表示的是components,而tdProps是columns传递的属性,通过React.createElement形成dom元素
- 可伸缩(同)
同10,只是采用的是react-resizable实现的,而且我在antd里也没体验出伸缩的感觉。。。。
最后进行下总结,经过对antd table的功能研究,总结了几点要点,如下:
a. 主要功能是rc-table去实现的,antd里的更多的是样式上的统一
b. 所有的功能点组件化(如:TableHeader, TableRow, tableCell),最后在BaseTable里进行组装
c. 每行的内容通过components是可变化的,React.createContext的使用等
d. antd在V4.0.0开始逐步采用react hooks和typescript(接下来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