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IT知识 > 正文

手把手教你用uniapp开发一个app(二)

liuian 2025-01-17 12:18 25 浏览

1. 组件自动注册机制:easycom

1.1 直接使用组件

传统 Vue 项目中,我们需要注册、导入组件之后才能使用组件。

uniapp 框架提供了一种组件自动注册机制,只要你在 components 文件夹下新建的组件满足 /components/组件名/组件名.vue 的命名规范,就能直接使用,例如:

1.在 components 文件夹下新建 hello-world 的文件夹,在 hello-world 文件夹下新建 hello-world.vue 文件,随便写点内容

2.在 index.vue 文件里面直接引用组件

1.2 注意事项

1.这种组件自动注册机制叫做 easycom,它可以自动扫描指定目录下的所有组件,并注册到全局组件中。

2.组件命名必须是小写字母,使用短横线连接单词。例如:hello-world。

3.easycom 支持多种规则,我们可以在 pages.json 文件里面自定义 easycom 规则。

1.3 自定义 easycom 规则

我们在开发项目时,不会每次都要创建一个同名文件夹的组件,例如:

这些组件一般是分模块的,例如跟用户相关的,放到 user 文件夹下,跟订单相关的放到 order 文件夹下,那么我们就可以自定义 easycom 规则。

1.3.1 场景一:分模块

我们分别在 order 和 user 文件夹下创建相关的组件

在 pages.json 里面配置 easycom 属性,其中 autoscan 表示自动扫描,custom 表示自定义规则。

"easycom": {
    "autoscan": true,
    "custom": {
        "user-(.*)": "@/components/user/user-$1.vue",
        "order-(.*)": "@/components/order/order-$1.vue" 
    }
},

引用组件

讲解:

当引入 user-add 组件时,uniapp 框架会根据我们在 pages.jon 文件里面配置的 easycom 规则去获取 /components/user 文件夹下以 user 为前缀的组件,并自动注册。

1.3.2 场景二:在同一父文件下面

新建 common 文件夹,新建 product-detail 同名的文件夹和 vue 文件。

配置 easycom 属性

引用组件

2. uniapp 生命周期

2.1 uniapp 生命周期介绍

生命周期是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uniapp 的生命周期分为应用生命周期、页面生命周期和组件生命周期。

1.应用生命周期:整个 App 的生命周期,主要是在 App.文件中回调的函数

  • onLaunch:当 app 初始化完成时出发,全局只触发一次。
  • onShow:应用启动或从后台进入前台显示时触发。
  • onHide:应用从前台进入后台时触发。

2.页面生命周期:进入到每个页面时回调某些函数

3.组件生命周期:组件发生实例化、渲染数据、显示、隐藏等状态时触发某些函数。

2.2 uniapp 常用的生命周期函数

因为组件也是页面,所以这里主要讲解页面常用的生命周期函数。

1.onLoad()

该函数在页面加载时触发,可以用来初始化一些操作。例如获取父组件传递的数据、获取上个页面跳转时传递的参数、刚进入列表页面时获取列表数据等。

<template>
 <view>
 </view>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onLoad
 } from "@dcloudio/uni-app"

 onLoad((option) => {
  // 获取传递参数
  name.value = option.name;
  age.value = option.age;
  // 获取列表数据
  getList();
 })

 const name = ref("");
 const age = ref(18);
 // 获取列表数据
 const getList = () => {}
</script>

2.onShow()

当页面每次显示时执行一些操作,如重新渲染数据、更新页面状态等。

import {
    onLoad,
    onShow
} from "@dcloudio/uni-app"
onShow(() => {
    refreshData();
})
const refreshData = () => {}

3.onReady()

页面渲染时触发,只会触发一次,可以用来操作 DOM 元素

<template>
 <view>
  <div ref="titleDiv">知否技术</div>
 </view>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onLoad,
  onShow,
  onReady
 } from "@dcloudio/uni-app"
 import { ref } from "vue";
 onReady(() => {
  console.log("titleDiv:",titleDiv.value)
 })
 const titleDiv = ref();
</script>

4.onHide()

应用切换到后台或者隐藏时触发,主要执行清理操作,例如释放资源等。

5.onUnload()

页面销毁时触发,例如返回到其他页面时,主要用来执行一些清理工作,例如取消网络请求、移除事件监听器,保存当前页面状态等。

6.onPullDownRefresh()

监听用户下拉刷新事件,需要注意:

1.pages.json 的 enablePullDownRefresh 配置为 true 时才生效

2.最后需要调用 uni.stopPullDownRefresh() 方法表示下拉刷新已完成

<script setup>
  import {
      onLoad,
      onShow,
      onReady,
      onPullDownRefresh
  } from "@dcloudio/uni-app"
  import {
      ref
  } from "vue";
  // 下拉刷新
  onPullDownRefresh(() => {
      getDataList()
  })
  // 获取数据
  const getDataList = () => {
          http.get("/data/page", search).then(res => {
              if (res.code === 200) {
                  dataList.value = [...dataList.value, ...res.data.records]
                  // 停止下拉刷新
                  uni.stopPullDownRefresh();
              } else {
                  uni.$u.toast(res.data.message)
              }
          })
      },
</script>

7.onReachBottom()

监听页面上拉触底事件,例如当页面触底时继续获取列表数据:

<script setup>
 import {
  onLoad,
  onShow,
  onReady,
  onReachBottom
 } from "@dcloudio/uni-app"
 import {
  ref
 } from "vue";
 // 上拉触底
 onReachBottom(() => {
  getDataList()
 })
 // 获取数据
 const getDataList = () => {

 }
</script>

8.onPageScroll()

监听页面滚动事件,页面滚动时执行某些操作

9.onResize()

窗口变化时触发该函数,具体来说,onResize可以用于以下场景:

  • 响应式设计‌:在页面尺寸变化时,动态调整页面布局或元素位置,确保应用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良好显示。
  • 资源优化‌:根据窗口尺寸调整加载的资源,比如图片、视频等,以提高加载速度和性能。
  • 交互优化‌:在尺寸变化时执行特定的交互逻辑,比如隐藏或显示某些元素,提升用户体验。

3. uni.request 发起网络请求

官网关于网络请求的文档地址:

https://uniapp.dcloud.net.cn/api/request/request.html

uniapp 框架无法使用 axios 库发起网络请求,只能使用自带的 uni.request() 方法发起网络请求。

<script setup>
const getDataList=()=>{
    uni.request({
        url: 'https://www.example.com/request', //仅为示例,并非真实接口地址。
        method: 'GET', 
        data: {
            name: '知否君'
        },
        header: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默认值,
            "token":"xxxxxxxx"
        },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data);
        },
        fail: () => {

        },
        complete: () => {
        }
    });
}
</script>

uni.request 方法常用参数说明:

  • url (string):必填参数,表示请求的 URL 地址。
  • method (默认'GET'):请求方法,如 'GET', 'POST', 'PUT', 'DELETE' 等。
  • data (Object | String):请求的参数,如果是GET请求则会转换为 query 字符串追加到 URL 上;如果是 POST 请求等,则作为请求体发送。类型取决于 content-type 设置。
  • header (Object):设置请求的头部信息,如{'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ataType (string, 默认'json'):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类型。合法值:'json', 'text'。
  • responseType (string, 默认'text'): 设置响应的数据类型。合法值:'text', 'arraybuffer'。
  • success (Function): 请求成功后的回调函数,参数为一个对象,包含服务器返回的数据。
  • fail (Function): 请求失败的回调函数,参数为一个对象,包含错误信息。
  • complete (Function):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执行的回调函数,参数为一个对象,包含请求的响应信息。

官方提供的网络请求 API 不是非常好用。

因为每次发起请求都要在 header 里面填写 token,没有统一的请求拦截和请求拦截,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封装网络请求。

4. 封装网络请求

想想我们在开发 Vue 项目时是如何封装 axios 的?

1.axios 实例

  • 创建 axios 实例,实例包含 baseUrl
  • 请求拦截
  • 响应拦截

2.http 请求

  • 引入 axios 实例
  • 封装 GET、POST、DELETE 等 http 请求

3.具体接口

  • 引入 http 文件,调用请求

知道了核心逻辑,我们接下来封装一下 uni.request 请求

1.在 api 文件夹下新建 request.js

该文件主要包含封装的 uni.request 请求实例、GET 等4种 http 请求,请求拦截、响应拦截、异常处理。

const http = {
 // 接口 baseUrl
 baseUrl: "http://127.0.0.1:8000",
 // 请求方法
 request(config) {
  // 请求拦截
  config = beforeRequest(config);
  // 封装实际请求 url
  config.url = this.baseUrl + config.url;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uni.request
   uni.request(config)
    .then(res => {
     const response = before(res);
     resolve(response);
    }).catch(error => {
     errorHandle(error);
     reject(error);
    })
  })
 },
 get(url, params) {
  return this.request({
   url: url,
   data: params,
   method: "GET"
  })
 },
 post(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
   url: url,
   data: data,
   method: "POST"
  })
 },
 put(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
   url: url,
   data: data,
   method: "PUT"
  })
 },
 delete(url, data) {
  return this.request({
   url: url,
   params: data,
   method: "DELETE"
  })
 },
}

// 请求拦截
const beforeRequest = (config) => {
 const access_token = uni.getStorageSync("token");
 const header =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if (token) {
  headers["Authorization"] = token;
 }
 Object.assign(assign, {
  "header",
  header
 })
 return config;
}
// 响应拦截
const beforeReponse = (response) => {
 return response;
}
// 异常处理
const errorHandle = (response) => {
 console.log('异常处理');
}

export default http

2.创建实际接口

3.页面调用接口

上面的案例中并没有详细说明请求拦截、响应拦截和异常处理的代码,等后面 app 实战的时候会给出完整代码,大家敬请期待。

5. 数据缓存

在移动应用中使用缓存来存储应用数据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的操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还可以节约用户的流量。

在使用 uniapp 进行开发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 uniapp 自带的本地缓存来实现这一目标。

uniapp 数据缓存 API 文档地址:

https://uniapp.dcloud.net.cn/api/storage/storage.html

1.存储数据:uni.setStorageSync

uni.setStorage("token", res.data.token);
uni.setStorageSync("token", res.data.token);

2.获取数据:uni.getStorageSync

let token = uni.getStorageSync("token");
let token = uni.getStorage("token");

3.清除本地缓存

uni.clearStorageSync();
uni.clearStorage();
uni.removeStorageSync("userInfo")
uni.removeStorage("userInfo")

注意:

  1. 后缀带 Sync 的是同步接口,不带 Sync 的是异步接口。

2.如果后续业务逻辑实时依赖于修改后的数据就使用同步 (后缀带 Sync 的方法),如果不需要就可以使用异步(后缀不带 Sync 的方法),

相关推荐

Python生态下的微服务框架FastAPI

FastAPI是什么FastAPI是一个用于构建API的web框架,使用Python并基于标准的Python类型提示。与flask相比有什么优势高性能:得益于uvloop,可达到与...

SpringBoot:如何解决跨域问题,详细方案和示例代码

跨域问题在前端开发中经常会遇到,特别是在使用SpringBoot框架进行后端开发时。解决跨域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我将为你提供一种详细的方案,包含示例代码。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跨域问题。跨域是指在...

使用Nginx轻松搞定跨域问题_使用nginx轻松搞定跨域问题的方法

跨域问题(Cross-OriginResourceSharing,简称CORS)是由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引起的。同源策略指的是浏览器限制来自不同源(协议、域名、端口)的JavaScript对资源的...

spring boot过滤器与拦截器的区别

有小伙伴使用springboot开发多年,但是对于过滤器和拦截器的主要区别依然傻傻分不清。今天就对这两个概念做一个全面的盘点。定义与作用范围过滤器(Filter):过滤器是一种可以动态地拦截、处理和...

nginx如何配置跨域_nginx配置跨域访问

要在Nginx中配置跨域,可以使用add_header指令来添加Access-Control-Allow-*头信息,如下所示:location/api{if($reques...

解决跨域问题的8种方法,含网关、Nginx和SpringBoot~

跨域问题是浏览器为了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实施了同源策略(Same-OriginPolicy),即只允许页面请求同源(相同协议、域名和端口)的资源,当JavaScript发起的请求跨越了同源策略,...

图解CORS_图解数学

CORS的全称是Cross-originresourcesharing,中文名称是跨域资源共享,是一种让受限资源能够被其他域名的页面访问的一种机制。下图描述了CORS机制。一、源(Orig...

CORS 幕后实际工作原理_cors的工作原理

跨域资源共享(CORS)是Web浏览器实施的一项重要安全机制,用于保护用户免受潜在恶意脚本的攻击。然而,这也是开发人员(尤其是Web开发新手)感到沮丧的常见原因。小编在此将向大家解释它存在...

群晖无法拉取Docker镜像?最稳定的方法:搭建自己的加速服务!

因为未知的原因,国内的各大DockerHub镜像服务器无法使用,导致在使用群晖时无法拉取镜像构建容器。网上大部分的镜像加速服务都是通过Cloudflare(CF)搭建的,为什么都选它呢?因为...

Sa-Token v1.42.0 发布,新增 API Key、TOTP 验证码等能力

Sa-Token是一款免费、开源的轻量级Java权限认证框架,主要解决:登录认证、权限认证、单点登录、OAuth2.0、微服务网关鉴权等一系列权限相关问题。目前最新版本v1.42.0已...

NGINX常规CORS错误解决方案_nginx配置cors

CORS错误CORS(Cross-OriginResourceSharing,跨源资源共享)是一种机制,它使用额外的HTTP头部来告诉浏览器允许一个网页运行的脚本从不同于它自身来源的服务器上请求资...

Spring Boot跨域问题终极解决方案:3种方案彻底告别CORS错误

引言"接口调不通?前端同事又双叒叕在吼跨域了!""明明Postman能通,浏览器却报OPTIONS403?""生产环境跨域配置突然失效,凌晨3点被夺命连环Ca...

SpringBoot 项目处理跨域的四种技巧

上周帮一家公司优化代码时,顺手把跨域的问题解决了,这篇文章,我们聊聊SpringBoot项目处理跨域的四种技巧。1什么是跨域我们先看下一个典型的网站的地址:同源是指:协议、域名、端口号完全相...

Spring Cloud入门看这一篇就够了_spring cloud使用教程

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演进单体架构垂直拆分分布式SOA面向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服务调用方式:RPC,早期的webservice,现在热门的dubbo,都是RPC的典型代表HTTP,HttpCl...

前端程序员:如何用javascript开发一款在线IDE?

前言3年前在AWSre:Invent大会上AWS宣布推出Cloud9,用于在云端编写、运行和调试代码,它可以直接运行在浏览器中,也就是传说中的WebIDE。3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内云计算的发...